(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
长江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4312人。其中,男生251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8.42%;女生179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1.58%,男女性别比为1.40:1,男生比例偏高。
性别 |
人数 |
比例 |
男生 |
2519 |
58.42% |
女生 |
1793 |
41.58% |
总体 |
4312 |
100.00% |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生源地结构
生源地结构:2020届毕业生以省内生源为主,省内生源414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6.08%;省外生源16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92%。
图1- 1 2020届毕业生省内外生源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湖北省生源集中于黄冈市,占湖北省生源总人数的15.45%;其次是孝感市、荆州市和襄阳市,占比分别为12.29%、11.85%和9.44%。湖北省生源具体分布如下图。
图1- 22020届毕业生湖北省生源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三)院系结构
学校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8个院系、59个专业。其中,数据信息学院、电商物流学院和机电汽车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9.50%、17.90%和16.81%。
表1- 2 2020届毕业生院系/专业分布
院系 |
专业 |
人数 |
比例 |
数据信息学院 |
软件技术 |
365 |
8.46%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91 |
6.75%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41 |
3.27% |
移动应用开发 |
44 |
1.02% |
小计 |
841 |
19.50% |
电商物流学院 |
电子商务 |
378 |
8.77% |
物流管理 |
133 |
3.08% |
市场营销 |
128 |
2.97% |
商务英语 |
82 |
1.90% |
网络营销 |
28 |
0.65% |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 |
12 |
0.28% |
快递运营管理 |
8 |
0.19% |
国际贸易实务 |
3 |
0.07% |
小计 |
772 |
17.90% |
机电汽车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72 |
3.99%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104 |
2.4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99 |
2.30%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71 |
1.65%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62 |
1.44%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57 |
1.32%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7 |
1.09%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36 |
0.83% |
汽车电子技术 |
26 |
0.60% |
通信技术 |
18 |
0.42% |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 |
14 |
0.32%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2 |
0.28%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7 |
0.16% |
小计 |
725 |
16.81% |
艺术设计学院 |
动漫设计 |
227 |
5.26%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121 |
2.81%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60 |
1.39%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50 |
1.16%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43 |
1.00% |
游戏设计 |
29 |
0.67% |
摄影摄像技术 |
11 |
0.26%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3 |
0.07% |
服装设计与加工 |
1 |
0.02% |
装潢艺术设计 |
1 |
0.02% |
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院) |
1 |
0.02% |
小计 |
547 |
12.69% |
财经旅游学院 |
会计 |
261 |
6.05% |
财务管理 |
58 |
1.35% |
旅游管理 |
52 |
1.21% |
酒店管理 |
49 |
1.14% |
人力资源管理 |
42 |
0.97% |
互联网金融 |
32 |
0.74% |
工商企业管理 |
26 |
0.60% |
投资与理财 |
22 |
0.51% |
小计 |
542 |
12.57% |
城市建设学院 |
工程造价 |
132 |
3.06%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104 |
2.41% |
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建设学院) |
101 |
2.34% |
建筑工程技术 |
83 |
1.92% |
风景园林设计 |
44 |
1.02% |
产品艺术设计 |
13 |
0.30% |
小计 |
477 |
11.06% |
文化教育学院 |
表演艺术 |
136 |
3.15% |
播音与主持 |
64 |
1.48% |
网络新闻与传播 |
16 |
0.37% |
小计 |
216 |
5.01% |
医药护理学院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67 |
1.55% |
药品生产技术 |
43 |
1.00% |
药品生物技术 |
31 |
0.72% |
中药生产与加工 |
27 |
0.63% |
药品质量与安全 |
15 |
0.35%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9 |
0.21% |
小计 |
192 |
4.45% |
总计 |
4312 |
100.00% |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学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6.76%,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62.52%;“升学”次之,占比14.80%。
表1- 3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
毕业生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2696 |
62.52% |
86.76% |
升学 |
638 |
14.80% |
灵活就业 |
163 |
3.78% |
应征义务兵 |
110 |
2.55%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107 |
2.48% |
自主创业 |
15 |
0.35% |
自由职业 |
10 |
0.23% |
西部计划 |
2 |
0.05% |
未就业 |
571 |
13.24% |
- |
注:就业率=(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灵活就业+升学+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西部计划)÷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各院系(专业)就业率
分院系来看,其中数据信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最高(达到95.84%),其次为机电汽车学院(90.48%)、城市建设学院(90.36%)。分专业来看,有27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在90%及以上;其中移动应用开发、汽车营销与服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等8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可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实现了供需有效畅通对接。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表1- 42020届各院系(专业)就业率分布
院系 |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数据信息学院 |
移动应用开发 |
44 |
44 |
100.00%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41 |
139 |
98.58%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91 |
278 |
95.53% |
软件技术 |
365 |
345 |
94.52% |
小计 |
841 |
806 |
95.84% |
机电汽车学院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2 |
12 |
100.00% |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 |
14 |
14 |
100.00% |
汽车电子技术 |
26 |
25 |
96.15%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7 |
45 |
95.74% |
通信技术 |
18 |
17 |
94.44%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57 |
53 |
92.98%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71 |
66 |
92.96%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104 |
96 |
92.31%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62 |
57 |
91.9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72 |
154 |
89.53%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36 |
31 |
86.1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99 |
81 |
81.82%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7 |
5 |
71.43% |
小计 |
725 |
656 |
90.48% |
城市建设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建设学院) |
101 |
93 |
92.08% |
建筑工程技术 |
83 |
76 |
91.57% |
风景园林设计 |
44 |
40 |
90.91% |
工程造价 |
132 |
120 |
90.91%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104 |
91 |
87.50% |
产品艺术设计 |
13 |
11 |
84.62% |
小计 |
477 |
431 |
90.36% |
医药护理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9 |
9 |
100.00% |
药品质量与安全 |
15 |
14 |
93.33%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67 |
61 |
91.04% |
中药生产与加工 |
27 |
24 |
88.89% |
药品生产技术 |
43 |
38 |
88.37% |
药品生物技术 |
31 |
26 |
83.87% |
小计 |
192 |
172 |
89.58% |
文化教育学院 |
表演艺术 |
136 |
120 |
88.24% |
播音与主持 |
64 |
54 |
84.38% |
网络新闻与传播 |
16 |
12 |
75.00% |
小计 |
216 |
186 |
86.11% |
财经旅游学院 |
投资与理财 |
22 |
22 |
100.00% |
财务管理 |
58 |
55 |
94.83% |
互联网金融 |
32 |
28 |
87.50% |
人力资源管理 |
42 |
36 |
85.71% |
工商企业管理 |
26 |
22 |
84.62% |
旅游管理 |
52 |
43 |
82.69% |
会计 |
261 |
201 |
77.01% |
酒店管理 |
49 |
36 |
73.47% |
小计 |
542 |
443 |
81.73% |
电商物流学院 |
快递运营管理 |
8 |
8 |
100.00% |
物流管理 |
133 |
114 |
85.71% |
商务英语 |
82 |
68 |
82.93% |
市场营销 |
128 |
100 |
78.13% |
电子商务 |
378 |
294 |
77.78% |
网络营销 |
28 |
21 |
75.00% |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 |
12 |
9 |
75.00% |
国际贸易实务 |
3 |
0 |
0.00% |
小计 |
772 |
614 |
79.53% |
艺术设计学院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3 |
3 |
100.00% |
装潢艺术设计 |
1 |
1 |
100.00%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121 |
112 |
92.56%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60 |
54 |
90.00%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50 |
43 |
86.00% |
动漫设计 |
227 |
165 |
72.69%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43 |
31 |
72.09% |
摄影摄像技术 |
11 |
7 |
63.64% |
游戏设计 |
29 |
17 |
58.62% |
服装设计与加工 |
1 |
0 |
0.00% |
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院) |
1 |
0 |
0.00% |
小计 |
547 |
433 |
79.16% |
总计 |
4312 |
3741 |
86.76% |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三)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不同性别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2020届毕业生中,男生的就业率(87.06%)比女生的就业率(86.34%)高0.72个百分点。从具体去向构成来看,男生应征义务兵、灵活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自主创业的比例均略高于女生,而女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升学、自由职业、西部计划的占比均略高于男生。
图1- 32020届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省内、省外生源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2020届毕业生中,省外生源就业率(87.57%)略高于省内生源就业率(86.72%)。省内、省外生源具体各地区就业率分布详见下表。
图1- 42020届省内、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表1- 52020届省内、省外生源就业率分布
生源地 |
地区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省内生源 |
神农架林区 |
6 |
6 |
100.00% |
潜江市 |
50 |
46 |
92.00%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140 |
127 |
90.71% |
宜昌市 |
110 |
99 |
90.00% |
十堰市 |
131 |
117 |
89.31% |
襄阳市 |
391 |
344 |
87.98% |
黄石市 |
188 |
165 |
87.77% |
随州市 |
187 |
164 |
87.70% |
孝感市 |
509 |
446 |
87.62% |
仙桃市 |
137 |
119 |
86.86% |
荆州市 |
491 |
426 |
86.76% |
黄冈市 |
640 |
553 |
86.41% |
鄂州市 |
206 |
177 |
85.92% |
荆门市 |
256 |
217 |
84.77% |
咸宁市 |
222 |
187 |
84.23% |
武汉市 |
293 |
245 |
83.62% |
天门市 |
186 |
155 |
83.33% |
合计 |
4143 |
3593 |
86.72% |
省外生源 |
甘肃省 |
2 |
2 |
100.00% |
海南省 |
6 |
6 |
100.00% |
河北省 |
2 |
2 |
100.00% |
江苏省 |
2 |
2 |
100.00%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 |
1 |
100.00% |
山东省 |
1 |
1 |
100.00%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9 |
9 |
100.00% |
浙江省 |
17 |
17 |
100.00% |
河南省 |
34 |
33 |
97.06% |
云南省 |
9 |
8 |
88.89%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6 |
5 |
83.33% |
山西省 |
6 |
5 |
83.33% |
安徽省 |
16 |
13 |
81.25% |
贵州省 |
15 |
12 |
80.00% |
湖南省 |
20 |
16 |
80.00% |
江西省 |
4 |
3 |
75.00% |
重庆市 |
8 |
6 |
75.00% |
福建省 |
3 |
2 |
66.67% |
四川省 |
6 |
4 |
66.67% |
广东省 |
2 |
1 |
50.00% |
合计 |
169 |
148 |
87.57% |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汉族/少数民族就业率:2020届毕业生中,汉族就业率(86.72%)略低于少数民族就业率(87.76%)。
图1- 52020届汉族/少数民族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城乡生源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2020届毕业生中,城镇生源的就业率(82.97%)低于农村生源就业率(88.28%)。
图1- 62020届城乡生源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学校2020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湖北省内就业(71.86%),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广东省(8.19%)和浙江省(3.44%)。
图1- 7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省内就业城市:在湖北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流向的城市人数占比最高为武汉市(65.64%),其次为孝感市(4.52%)、襄阳市(4.29%)、黄冈市(3.66%)和荆州市(3.53%)。
图1- 82020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省内、省外生源就业流向:省内生源中,73.11%选择留在本省(湖北省)工作;省外生源中,留在本省工作的占比相对较高(达37.38%),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为34.58%。可见湖北省对本校毕业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就业吸引力。
图1- 92020届毕业生省内、省外生源就业流向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西部地区就业流向[2]: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总人数为58人,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22.41%),陕西省(15.52%)和四川省(15.52%)次之。
图1- 102020届毕业生西部地区就业流向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2020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0.09%。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50人及以下(占比为30.57%),其次是1000人以上(24.84%)、51-200人(23.78%)。
图1- 11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1- 12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就业单位性质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就业单位规模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行业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呈现一主多元格局,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26.21%),“制造业”(14.56%)、“批发和零售业”(12.30%)次之。这一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
图1- 13202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四)就业职业分布
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15.29%;其次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2.53%)、“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1.04%)。
表1- 6202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布
职业 |
占比 |
|
工程技术人员 |
15.29% |
|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
12.53% |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11.04% |
金融业务人员 |
5.94% |
教学人员 |
5.94% |
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
4.67%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3.61% |
经济业务人员 |
2.55% |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
2.55% |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
1.49% |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五)主要流向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统计,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整体分布广泛,行业优势突出,单位质量较高。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 7 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
单位名称 |
人数 |
单位名称 |
人数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63 |
湖北午时医药经销有限责任公司 |
6 |
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48 |
宁波才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
6 |
武汉昱升光器件有限公司 |
30 |
上海思旗贸易有限公司 |
6 |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8 |
顺丰数据服务(武汉)有限公司 |
6 |
浙江吉润春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17 |
武汉灿光光电有限公司 |
6 |
中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17 |
武汉达内软件有限公司 |
6 |
成都三泰控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
16 |
孝感市众星工业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
6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16 |
北京全包圆家居装饰有限公司 |
5 |
上海聚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
15 |
大冶市仙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5 |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5 |
湖北慧算账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5 |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13 |
湖北芒粒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5 |
金石易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12 |
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5 |
武汉海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12 |
湖北星创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5 |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1 |
联宝武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5 |
武汉新楚信息有限公司 |
11 |
上海佩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5 |
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
10 |
武汉东沙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
5 |
青岛兴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
10 |
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欢乐谷旅游分公司 |
5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10 |
武汉快手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5 |
武汉易嘉房地产经纪咨询有限公司 |
10 |
武汉宁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5 |
湖北美驿天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9 |
武汉桥资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
5 |
十堰五岳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
9 |
武汉市东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
5 |
武汉渲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9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5 |
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8 |
北京易才博普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
4 |
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
8 |
博苑.佳源花都幼儿园 |
4 |
湖北万声通讯有限公司 |
8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 |
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8 |
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4 |
武汉学车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8 |
湖北工豪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4 |
武汉一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8 |
深圳市两朵云科技有限公司 |
4 |
孝感蔷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8 |
武汉澳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4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8 |
武汉白鸥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4 |
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 |
7 |
武汉尺子科技有限公司 |
4 |
上海香雪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7 |
武汉风铃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4 |
武汉创宇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7 |
武汉福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4 |
武汉华宇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7 |
武汉巨元科技有限公司 |
4 |
武汉金拱门食品有限公司 |
7 |
武汉聚鼎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
4 |
武汉钧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7 |
武汉联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4 |
百度股份有限公司 |
6 |
武汉启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4 |
北京双螺旋漫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6 |
武汉融和易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
4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6 |
武汉市贝斯赛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4 |
广东亿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6 |
武汉市玫隆皇冠食品有限公司 |
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6 |
武汉雅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4 |
湖北放牛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4 |
注:1.主要就业单位是指就业毕业生人数≥4人的单位;
2.主要就业单位根据就业人数降序排列;而就业人数相同的单位,则采用音序排列。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2020届毕业生中,有638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升学深造,升学率为14.80%。毕业生升学院校主要流向了武汉工商学院(40人)、武汉纺织大学(39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32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30人)等院校,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 82020届毕业生升学院校流向
院校名称 |
人数 |
院校名称 |
人数 |
武汉工商学院 |
40 |
湖北工程学院 |
11 |
武汉纺织大学 |
39 |
湖北师范大学 |
11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32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11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
30 |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11 |
武汉传媒学院 |
28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10 |
湖北商贸学院 |
23 |
武汉晴川学院 |
10 |
湖北民族大学 |
21 |
湖北警官学院 |
9 |
武汉东湖学院 |
21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
8 |
武汉轻工大学 |
20 |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
7 |
汉口学院 |
18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
6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
18 |
江汉大学 |
6 |
黄冈师范学院 |
16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
6 |
武昌理工学院 |
16 |
武汉学院 |
6 |
长江大学 |
16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
5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15 |
武汉商学院 |
5 |
湖北理工学院 |
14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4 |
湖北文理学院 |
14 |
湖北科技学院 |
4 |
武汉文理学院 |
14 |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
3 |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13 |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
3 |
荆楚理工学院 |
13 |
汉江师范学院 |
2 |
武昌工学院 |
13 |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
2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
12 |
湖北大学 |
1 |
湖北经济学院 |
12 |
湖北工业大学 |
1 |
文华学院 |
12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
1 |
武昌首义学院 |
12 |
武汉工程大学 |
1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
12 |
- |
- |
注:流向院校根据升学人数降序排列;而升学人数相同的院校,则采用音序排列。
数据来源: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毕业生深造情况作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统计分析毕业生升学原因、升学专业一致性及升学录取结果满意度、疫情对自身国内升学深造的影响程度,具体内容如下。
升学原因:首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72.87%),其次是“提升综合素质/能力”(67.44%);可见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及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为毕业生的升学动力。
图1- 142020届毕业生升学原因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专业一致性及录取结果满意度:升学专业与原专业一致或相关的比例为93.80%,大部分毕业生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选择国内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对其录取结果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比为25.19%,“比较满意”占比为43.41%。
图1- 152020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一致性(左图)及录取结果满意度(右图)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创新创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力,为响应“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学校将多措并举,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与时俱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针对自主创业毕业生进一步调查其创业行业、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一致性、创业原因等内容,为后期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的改善提供一手数据和参考资料。具体如下所示。
创业行业:2020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制造业”次之。
图1- 162020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创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分布:2020届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或“一般”的比例为66.67%。
图1- 172020届毕业生创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创业原因: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原因为“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61.11%),其次为“预期可能有更高收入”(50.00%)和“对创业充满兴趣、激情”(50.00%)。毕业生将创业过程作为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的途径,具有较为清晰合理的认知。
图1- 182020届毕业生创业原因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毕业生认为对创业帮助最大的在校活动为“顶岗实习/假期实习/课外兼职”(27.78%)和“社会实践活动”(27.78%)。
图1- 192020届毕业生对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评价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学校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共571人,占比13.24%。进一步统计分析其目前去向,主要为求职中(527人),其次拟升学(34人)、拟应征入伍(6人)、拟参加公招考试(3人)和暂不就业(1人)。为实现毕业生稳就业、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目标,针对本校离校仍然处于未就业的群体,进一步调查分析其需提供的支持分布,如下图所示,主要为“提供更多的求职信息获取渠道”、“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与讲解”、“提供简历制作、线上求职(面试)技巧辅导”和“专业相关就业信息的定向推送”,可见求职技能的提升、各类线上线下就业信息平台的搭建为毕业生目前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学校也将针对未就业群体不同情况,实施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助力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图1- 20学校2020届未落实就业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创新创业学院是为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的战略和助推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于2018年成立的独立学院。学校健有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院立足“立德树人,专创结合,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的建设宗旨,承担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竞赛、项目培育与孵化工作。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为数不多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成员高校,是湖北省人社厅授予的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同时也是武汉市人社局的市级创业学院,武汉市创就业实习实训联盟(等)理事长单位。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优异,近三年获奖三十余项,其中分别在五、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获初创组金奖和国赛铜奖。2018年、2019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国赛一等奖。
从“学生”和“用人单位”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求职情况、薪酬水平、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及工作稳定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和毕业生能力素养满足度。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3-1。
表3- 1就业相关分析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毕业生评价 |
求职过程 |
择业渠道 |
疫情下专业就业形势 |
择业阻碍 |
薪酬 |
月均收入水平及薪酬区间 |
就业适配性与 职业发展 |
专业相关度 |
工作适应度 |
职业期待吻合度 |
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 |
工作满意度 |
毕业生对已落实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
工作薪酬满意度 |
工作内容满意度 |
工作氛围满意度 |
工作强度满意度 |
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 |
工作稳定性 |
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情况及原因 |
用人单位 评价 |
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
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 |
对毕业生能力素养的总体满足度评价 |
对毕业生能力素养评价 |
对毕业生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11项能力素质的满足度评价 |
(一)就业信息来源
毕业生择业渠道多元,主要集中于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35.16%)、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29.49%)。可见各类线上线下平台保障了供需的有效畅通对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
图3- 1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分布
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就业形势及择业阻碍
就业形势:疫情防控常态化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和困难。了解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对所学专业就业机会的评价,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25.18%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包含“非常好,就业选择非常多”和“比较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53.08%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就业机会一般”,认为所学专业就业机会少(包含“就业机会比较少”和“就业机会非常少”)的占比为21.74%。
图3- 22020届毕业生对疫情下所学专业就业形势评价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择业阻碍:受访毕业生反馈其择业过程中的择业阻碍主要是“实习/实践经验缺乏”和“因疫情影响,求职进度有所延期”。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学校积极整合有效资源,并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的精准化和精细化,力促毕业生顺利就业。
图3- 3学校2020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困难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总体月均收入及薪酬区间:学校2020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4331.66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32.95%),其次为3001-4000元(30.87%)、2001-3000元(21.78%)。
图3- 42020届毕业生薪酬区间分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省内主要就业城市薪酬水平:学校2020届毕业生在湖北省就业的薪酬水平为4187.21元/月。其中在武汉市就业的薪酬优势较高(4329.84元/月);而在孝感市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3040.49元/月)。
图3- 52020届毕业生省内主要就业城市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主要就业城市指样本人数≥9人的就业城市。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单位月薪:在“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为4775.00元/月),比本校毕业生平均水平高443.34元;而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4129.86元/月。
图3- 6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主要就业单位指样本人数≥16人的就业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行业月薪:在“金融业”(5310.81元/月)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004.11元/月)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而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683.35元/月。
图3- 7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样本人数≥20人的就业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专业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相关”=1分,“很相关”=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总体专业相关度:学校2020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55.58%,均值为2.77分(5分制),偏向“一般”水平。
图3- 82020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选择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相关工作就业机会太少”(27.66%)、“相关工作的要求过高”(20.00%)。
图3- 92020届毕业生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性评价维度包括很适应、比较适应、一般、比较不适应、很不适应,工作适应度为选择“很适应”、“比较适应”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适应”=1分,“很适应”=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020届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的适应度为98.10%,其中“很适应”所占比例为13.42%,“比较适应”所占比例为51.80%。均值为3.76分,偏向“比较适应”水平。
图3- 102020届毕业生工作适应度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调查了解毕业生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很不符合,职业期待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符合”=1分,“很符合”=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020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7.33%,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例为7.37%,“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27.41%;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而反馈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不吻合的原因主要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38.81%)。
图3- 112020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对于现实就业状况的评价,包括对目前工作薪酬、工作内容、工作氛围、工作强度的满意度;二是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评价,即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三是对于就业状况的总体评价,即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工作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反馈分别赋予1-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3.19%,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氛围、工作内容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分别为94.90%和92.63%。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图3- 122020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足、比较满足、一般、比较不满足、很不满足,职业能力满足度为选择“很满足”、“比较满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满足”=1分,“很满足”=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
职业能力总体满足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94.14%的毕业生均认为自身的能力素质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程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均值为3.52分,偏向“比较满足”水平。
图3- 132020届毕业生职业能力总体满足度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评价如下图所示:其中实干与执行能力(3.64分)、团队协作(3.63分)、动手能力(3.61分)和情绪管理能力(3.59分)的满足度相对较高,偏向“比较满足”水平。
图3- 142020届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足度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离职率:毕业至今,46.28%的毕业生均反馈其未更换过工作单位;有53.72%的毕业生有过离职行为,离职次数主要集中于1次(34.18%)。
图3- 152020届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的情况
注:离职率=(更换工作单位在1次及以上的人数/更换和未更换工作单位的总人数)*100.00%;稳定率=100.00%-离职率。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离职原因:毕业生选择离职的原因主要为“工资福利较差”(27.67%)和“发展前景有限”(26.09%)。
图3- 162020届毕业生换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为100.00%,其中评价为“比较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48.28%。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感到不满意,可见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水平能够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图3- 1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能力满足度评价: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与目前工作需求相匹配,其中“很满足”占比5.17%,“比较满足”占比51.72%;均值为3.62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足”水平。
图3- 18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能力素养对目前工作的满足度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素养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均值均在3.20分以上(5分制),偏向或处于“比较满足”水平。其中学习能力的满足度相对较高,为4.09分,处于“比较满足”水平,其次是执行能力、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
图3- 19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各项能力素质的满足度评价
注:针对用人单位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在当前经济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背景下,加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叠加影响,大学生就业高位承压。如下图所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2020届超八成毕业生均实现了就业;有27个专业的就业率均在90%及以上,其中移动应用开发、汽车营销与服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等8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达到了100.00%,实现了完全就业。可见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整合有效资源,畅通渠道,统筹供需,提供精准化就业帮扶,多措并举保障了毕业生稳就业目标的实现。而今年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相较同期有所下降,针对离校未就业群体,学校也将持续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图4- 12016-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注:2016-2019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
签约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为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选择,其中其他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均处于90%以上。民营企业所涉及范围广且提供岗位形式多样,在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中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阶段,在国家系列政策支持下其活力将逐渐释放,这为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民营企业在缓解我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方面仍将发挥主效用。
图4- 2 2016-2020届毕业生其他企业就业占比分布
注:2016-2019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
从就业地区的分布来看,学校近两届毕业生留鄂就业比例均处于71%以上,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武汉市。这与学校生源、地缘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彰显出湖北省及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毕业生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才吸纳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而随着长江经济带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北省的人才蓄积能力将会逐渐凸显,学校也将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拓展就业基地、搭建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专业布局,依托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等专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毕业生行业布局覆盖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为毕业生首要选择,占比处于21.00%以上,这一结构与学校专业特色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从具体发展趋势来看,毕业生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比例呈上浮趋势,这也彰显出学校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所着力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学校也将继续聚焦重要板块,深化产学研合作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供需的畅通对接。
图4- 3 2016-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对比分析
注:2016-2019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
学校遵循“传承拓新、质量为本、特色发展、开放融合”的治校理念,不断改革优化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且呈现上升态势:2020届毕业生的月均收入较2019届上浮0.51%;近三届毕业生的工作总体满意度均处于93.00%以上,毕业生实现了满意就业。此外,毕业生工作表现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7%以上,其中对毕业生学习能力、执行能力、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方面的认可度相对较高。
表4- 1 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
届次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月均收入 |
3781元/月 |
4309.56元/月 |
4331.66元/月 |
工作满意度 |
94.68% |
97.17% |
93.19% |
用人单位总体评价 |
97.62% |
98.41% |
100.00% |
注: 2018-2019届数据来源于《长江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0届数据来源于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三方机构-用人单位调查。
“学生”和“用人单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主体,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创业工作等方面的评价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教学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相关指标包括校友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评价、母校就业创业工作和管理服务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相关指标包含人才需求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建议、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及反馈等。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5-1。
表5- 2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毕业生评价 |
校友综合评价 |
母校满意 |
母校推荐度 |
在校期间最大收获与提升 |
教育教学评价 |
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 |
专业课满足度 |
专业知识掌握度 |
实践教学满意度 |
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 |
就创业工作评价 |
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总体及各项服务满意度评价 |
毕业生对求职指导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
毕业生对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管理服务评价 |
毕业生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
毕业生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毕业生对学习资源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用人单位 评价 |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 |
用人单位招聘需求量变化趋势 |
用人单位招聘渠道及青睐的能力素养 |
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评价 |
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及反馈 |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 |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及反馈 |
(一)校友综合评价
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84%,总体满意度较高。47.17%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44.51%的毕业生不确定是否推荐母校,而仅有8.32%的毕业生表示不愿意推荐母校。可见母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及就业创业工作等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广泛认同。
图5- 1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左图)和推荐度(右图)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推荐度=“愿意”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大学期间的收获:除专业知识技能外,毕业生表示大学期间“提升了品德修养(如包容、乐观、感恩)”(54.09%)、“收获了良师益友”(52.22%)和“加深了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50.82%)的占比相对较高。
图5- 22020届毕业生大学期间的收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教育教学评价
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学校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6.07%,均值为3.88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意”水平。体现了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5- 32020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专业课满足度及专业知识掌握度:2020届毕业生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对目前工作/学习的满足度为90.17%,均值为3.52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足”水平,总体满足度较高,可见学校重点明确、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从专业知识掌握度来看,42.31%的毕业生反馈其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处于比较好以上水平,48.79%的毕业生反馈其掌握程度一般,而仅有不足9.00%的毕业生表示专业知识掌握较差;均值为3.43分,处于“一般”和“比较好”水平之间。可见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性,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提高了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图5- 4专业课对工作/学习的满足度(左图)和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度(右图)
注:满足度为选择“很满足”、“比较满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知识掌握度为选择“很好”、“比较好”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实践教学满意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认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实现供需畅通对接。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92.72%的毕业生均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评价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均值为3.65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实践基地、实习内容等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图5- 5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任课教师满意度: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同时还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2020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总体的满意度为97.92%,均值为4.03分(5分制),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其中,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为97.92%,对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度为97.92%,对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97.68%,对师生课外沟通交流的满意度为96.53%。
图5- 62020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创业工作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学校构建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教育与指导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帮助毕业生实现更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对母校总体及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2.00%以上,其中“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及讲座”(93.52%)、“就业信息网”(93.48%)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可见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5- 7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学校求职指导服务有效性评价:对于所接受求职指导服务是否有效,毕业生认为“非常有效”和“有效”占比位居前三的服务依次为辅导简历写作、辅导求职策略和大学组织的招聘会。
图5- 8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满意度均在89.00%以上。其中,对创业相关课程(讲座等)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1.72%。
图5- 9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管理服务评价
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校管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包含学生工作(奖助学金、社团活动、心理咨询等)、生活服务(食堂、宿舍、医疗等)、学习资源服务(图书馆、教室、网络等),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学校所提供的各项管理服务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所提供的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93.06%、对学习资源服务的满意度为91.79%、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为86.47%。
图5- 10 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一)用人单位人才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27.59%的受访用人单位均反馈今年的招聘需求量相较往年有所增加,反馈基本持平的占比为31.03%,反馈有所减少的占比为17.24%。了解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及选才标准,有助于学校和毕业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在现阶段或一个时期内对于毕业生质量的真实需求;而同时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是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针对录用过本校毕业生且密切合作的用人单位,调查了解其未来三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量、招聘毕业生的渠道及能力素养需求情况,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我校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量:受访用人单位表示未来三年对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量有所增加的占比为32.76%,招聘需求量基本持平的占比为31.03%;而招聘需求量有所降低的占比较低,仅为1.72%。
图5- 11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招聘渠道:受访用人单位反馈聘用本校毕业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通过招聘网站和媒体发布招聘信息”(84.48%),其次为“熟人推荐/内部征召”(51.72%)和“校园招聘会/双选会”(36.21%)。
图5- 12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总体满意度:受访用人单位对本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进一步询问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改进的建议,除已较完善外,反馈“强化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24.14%)方面占比较高。
图5- 13 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图5- 14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人才培养最需改进的方面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8.62%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55.17%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表示“比较满意”;可见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进一步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改进的建议,其中反馈应“已较完善”的占比相对较高,其次为“加强校企沟通”、“拓宽服务项目”。
图5- 15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图5- 16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最需改进的方面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学校坚持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较高。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旋律;行业布局多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为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依托企业单位就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就业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合理,获得毕业生较高评价。而高校毕业生体量持续增加、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困难;为了保障毕业生稳就业、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校始终注重教学质量及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反馈,聚焦问题,实施改善。
(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并且直接影响着专业填报的热度。构建高校就业质量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高校综合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趋势和形势变化,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为高校招生和专业设置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借鉴国内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分为就业机会、薪酬福利、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四个方面,并分别赋予各指标权重:“就业机会”0.3、“薪酬福利”0.3、“工作岗位”0.2和“个人发展”0.2,从而计算就业质量指数。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就业机会0.3 |
就业率 |
薪酬福利0.3 |
月收入 |
工作岗位0.2 |
工作强度满意度 |
工作内容满意度 |
工作氛围满意度 |
工作薪酬满意度 |
个人发展0.2 |
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 |
专业相关度 |
工作适应度 |
职业能力满足度 |
就业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为:1.就业率得分=(某院系就业率数值÷就业率最高数值)×100.00%,反映的是某院系在本校各院系/院系中的相对水平,同理计算其他二级指标的得分;2.就业质量指数=0.3×就业机会得分+0.3×薪酬福利得分+0.2×(工作强度满意度、工作内容满意度、工作氛围满意度、工作薪酬满意度四者得分的均值)+0.2×(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工作适应度、职业能力满足度四者得分的均值)。具体各院系就业质量指数如下所示。
表5- 32020届不同院系就业质量指数
院系 |
就业机会 |
薪酬福利 |
工作岗位 |
个人发展 |
就业质量指数 |
数据信息学院 |
100.00% |
100.00% |
93.30% |
90.38% |
96.73% |
城市建设学院 |
94.28% |
94.84% |
92.85% |
95.90% |
94.49% |
机电汽车学院 |
94.41% |
91.57% |
88.88% |
87.27% |
91.02% |
财经旅游学院 |
85.28% |
89.39% |
98.35% |
94.72% |
91.02% |
电商物流学院 |
82.99% |
89.65% |
94.60% |
94.10% |
89.53% |
艺术设计学院 |
82.60% |
85.90% |
93.80% |
98.70% |
89.05% |
文化教育学院 |
89.85% |
75.85% |
98.60% |
93.25% |
88.08% |
注:1.此处只针对样本充足的院系展开就业质量指数分析;2.就业率为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数据结果,薪酬福利、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相关指标为2020年11月-2020年12月的调查统计数据结果。
从上表可知,学校2020届毕业生各院系就业质量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数据信息学院和城市建设学院就业质量指数相对较高,均在94.00%以上;医药护理学院就业质量指数相对较低,主要是薪酬福利方面得分相对较低。就业质量指数综合了就业机会、薪酬福利、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四个关键指标,能够较为科学、全面地反映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认可度,可为学校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就业质量指数的计算是根据短期调研期间内综合得出的结果,因院系不同专业培养定位及职业发展路径存在差异,针对个别专业的就业质量和竞争力,还仍需后期持续跟踪,根据其职业处于稳定期间内的数据结果作相应调整。
因此,为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建设和监测管理机制,推动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定三方面工作联动,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结合招生困难、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较低专业历年的就业状况、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社会需求情况,采取调整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结构或者优化专业设置的措施;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完善“需求导向、增设计划”机制,对部分实力强劲、特色鲜明、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增加招生计划,并按照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夯实基础支撑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扶持社会急需专业,强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势专业链。
(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主体之一,其对母校培养过程的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报告综合了毕业生对母校专业知识掌握度、专业课满足度、任课教师总体满意度、实践教学环节满意度、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这五项指标来计算各院系教育教学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为:1.各个指标得分=(各院系在该指标上的分值÷该指标的最高分值)×100.00%;2.计算各院系教育教学质量指数=(专业知识掌握度得分+专业课满足度得分+任课教师得分+实践教学环节得分+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得分)/5。
表5- 42020届各院系教育教学质量指数
院系 |
专业知识掌握度 |
专业课满足度 |
任课教师满意度 |
实践教学满意度 |
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 |
教育教学质量指数 |
财经旅游学院 |
3.46 |
3.55 |
4.27 |
3.74 |
4.06 |
98.63% |
电商物流学院 |
3.55 |
3.57 |
4.12 |
3.79 |
3.97 |
98.35% |
城市建设学院 |
3.60 |
3.61 |
4.01 |
3.71 |
3.95 |
97.82% |
医药护理学院 |
3.36 |
3.58 |
4.02 |
3.69 |
3.87 |
95.87% |
艺术设计学院 |
3.57 |
3.54 |
4.00 |
3.49 |
3.83 |
95.46% |
机电汽车学院 |
3.39 |
3.45 |
3.94 |
3.65 |
3.82 |
94.48% |
数据信息学院 |
3.24 |
3.47 |
3.95 |
3.63 |
3.81 |
93.65% |
文化教育学院 |
3.48 |
3.24 |
3.84 |
2.96 |
3.48 |
88.03% |
注:1.此处只针对样本充足的院系展开就业质量指数分析;2.专业知识掌握度、专业课满足度、任课教师满意度、实践教学满意度、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相关指标为2020年11月-2020年12月的调查统计数据结果。
教育教学质量指数包括专业课和教师教学两大方面评价,其中具体的五个指标从毕业生角度直观地反映了其对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从上表可知,各院系教育教学质量指数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中财经旅游学院、电商物流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指数相对较高,均处于98.00%以上。可见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保障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新经济时代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毕业生与社会的顺利接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促进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1.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是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设计要遵循“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以典型就业关键岗位为依据来搭建专业课程群和课程,构建能力梯次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结合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类课程的比例,适时地增减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科学、有用的东西,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结构与当前社会需求的契合度。2.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涵盖课程实验、学前实训、专业见习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实训拓展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途径,深化产教融合。同时,拓展实践实习基地的数量、类型和层次,优化实践环境,提高实践环节效果,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3.突出质量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这样的生源多样化大背景下,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分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并辅以不同教育策略,从而完成各层次教学目标。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交互式、课堂内外结合式、成果导向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师生互动,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三)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总体的满意度为94.80%,对学校就业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处于92.00%以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满意度均在89.00%以上。可见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质量在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毕业生体量增加和供求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复杂,为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学校结合相应数据结果反馈、学校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全面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措施:
1.继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参观实践等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助力其职业兴趣和能力的培养。2.分层、分类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保障和巩固校园主招聘渠道不断线。持续联系和引入就业资源,契合毕业生求职步伐和节点,注重活动时间安排和宣传力度,最大限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助力毕业生就业。3.依托“互联网+”,构建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学校应根据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求职意向情况,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分类别进行个性化指导:一方面,不定期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服务号、直播等毕业生容易获取的方式,持续分类别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如,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解读、简历面试指导、对口单位职位情况介绍、校友经验分享等。另一方面,分层次、分类别精准帮扶,构建高效、细致和广覆盖的就业援助体系,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实现稳定就业。4.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需将创新创业教育深植于整体人才培养,在政策、课程设置、平台建设、教师团队等方面多管齐下,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铺平道路。并构建课内与课外、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依托校内外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创业指导制度化,通过训练项目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打通“课程-训练-竞赛-孵化”一条龙服务,全程化地解决创意落地、成果转化、创业实践检验等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1]针对毕业去向为: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灵活就业、应征义务兵、西部计划的毕业生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行业分布。
[2]西部地区:包含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