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职业学院“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04-06来源: 浏览:

长职院〔2016〕5号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全面加快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高职院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校发展史上意义非同寻常的五年,是内涵建设发展步伐最快,办学成果取得最多,各项管理改革最深入、效果最明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贡献最大的时期,也是化解办学矛盾和办学困难最多,广大教职员工享受办学成果最多的时期。

(一)坚持不懈努力突破了长期制约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办学性质瓶颈问题,公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得到了省政府正式批复和教育部确认,学校办学投入全面增长。到“十二五”末,我校仅财政拨款(不含学生奖助学金)补助收入已从2011年的163万元,增加到11138万元,增长约70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

(二)妥善应对了当代学生公寓收购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8000余名学生的两次搬迁安置,保证了学校大局的安全稳定与办学的持续性。

(三)适时调整并不断加快了办学资源的整合力度,稳妥、有序、高效、圆满地完成了原湖北省医药学校的整体并入,先后调整并完善了院系(部)设置,新增了电商物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医药学院、音乐传媒学院,增加了集产学研训于一体的校办工厂——湖北省益康制药厂。

(四)新校区建设的“希望工程”已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完成了570亩建设用地的选址和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相关事项全票通过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征地建设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五)内涵建设的“生命工程”成果丰硕。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牵头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湖北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培育特色品牌专业,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彰显“一院一特色”。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湖北动漫职业教育品牌,批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批准市场营销专业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批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引进、开发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整合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8000多个,引进网络课程数字资源1.2万个。

学校率先实施“教师课堂效果承诺制”,确保教学实效,在教育界、媒体界引起强烈关注,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知名媒体竞相报道,网络点击量一天达60多万次。率先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50余门,涵盖人文、科学、艺术、哲学、法律、理综、创业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施教学方式改革,9名教师同上一门选修课——《人类文明的源与流》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中央财政支持的动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市场营销等2个专业省级实训基地通过验收;新增市场营销、生物制药技术、药品食品检测技术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新增环境艺术设计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新增和升级改造校内实训室120余个,增加教学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0多家,开设有吉利班、水晶石班、苏宁班等订单班32个。艺术设计学院探索微观教学组织改革,试行教训中心,实现教研室、实训室、工作室“三位一体、良性循环”。

完成省厅级立项课题85项,校级课题70余项,发表论文578篇,其中核心刊物19篇;主、参编教材156部,其中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2本;师生发明16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教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全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三等奖各1项。湖北高职院校唯一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落户我校,并顺利通过湖北省教育厅中期评审;研究中心组织申报、立项课题25项,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专项资助委托项目2项、重点课题11项、一般课题36项、指导性项目20项。《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在第十四届湖北省社科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广大教师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00余项,在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袁贵老师代表湖北省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荣获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现了湖北省代表队该赛项一等奖“零”的突破。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奖900余项,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六)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切实让广大教职员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政策内工资福利逐年提高。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到企业顶岗锻炼,个人事业获得发展、素质得到提升,共有100余名教职工获评高级职称,117名教职工获评中级职称。

(七)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教学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获批了“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八)招生、就业持续保持“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全日制在校生始终保持在12000人以上,办学规模趋于稳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4.5%左右,学校获评“湖北省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及“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九)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探索建立了符合我校办学实际、行之有效的干部人事管理与工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体系。全面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全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做到了用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考核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十二五”时期,学校先后两次实行全员轮岗竞聘,对年度考评中不称职、不合格者进行了问责。

(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动学校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基层组织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坚强领导核心、政治保证与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多次被评为党建先进单位,连续五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在湖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换届选举中,被推举为副会长单位并出任高职高专分会首届会长单位。

二、“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十二五”期间,受政策与外部因素影响,学校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新校区建设的推进速度与规划安排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学校办学近半资源依靠社会租借的办学局面仍然持续,需提前布局,尽早安排。二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一些领域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在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基本条件全面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深化。三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还有差距,高层次的教科研标志性成果和重大奖项还很鲜见,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与兄弟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数量偏少,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校园文化特色凝练不够突出,特别是在营造人文、高雅、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宣传、推广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三、“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抓住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发展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高职教育发展新要求,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为职业教育发展转型带来了新机遇。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应对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国家制定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这为职业教育提供巨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空间,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学校只有主动应对经济社会的转变,才能有效地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为学校专业设置与改造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时期,国家将重点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我校对接服务的地域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电子与信息产业为两翼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今日地域之“时”急需众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之“器”。我校应紧紧围绕区域“中部崛起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布局和要求,积极承担起“为时养器”的任务,深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升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重点发展急需专业,加快培育发展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新兴专业群,在质量与特色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三)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深化学校改革提出了新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时期,只有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针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必须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评价机制,实施对教学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创业素质、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创新性思维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四)“十二五”取得的丰硕办学成果与办学积累为学校“十三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学校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征地建设新校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直制约我校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解决,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职工待遇逐步提高,这些为学校“十三五”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十三五”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跟国家“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立足光谷和武汉科技新城,主动适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转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继续全面实施“生命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建设,创建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坚持内增活力、外求助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积极跟踪各级政府高职教育建设发展专项计划,普遍启动、重点突破,逐步实现学校内生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能力达到各专项计划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建立学校专业集群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联动机制,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的适用性。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诚信、勤劳、沟通、奉献”的素质教育八字方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总体目标

全面加快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改造工作,实现办学条件跨越性提升;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完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构建专业集群,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主动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保持“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招生就业形势,稳定办学规模;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机制,扩大办学积累,畅通晋升通道,让广大教职工与学校一起共享更多发展成果。2020年,力争把学校建成办学定位准确、基础设施完备、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并为学校进一步上层次、上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旧校区改造和新校区建设:新征建设用地不少于500亩,完成校舍建筑面积25万㎡,建成校区布局合理,校舍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郁的生态化、智慧化校园,实现办学条件跨越性提升。

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2000人左右;各类培训年均3000人次左右。

专业集群:专业数量动态控制在50个左右;申报建设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5个、校级特色专业10-15个。

教学资源:申报建设2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以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1-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校企合作:新增顶岗实习企业100个左右,新增校企协同育人合作企业20个左右。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建国家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总数力争达到150个;生产性“校中厂”达到10-15个,专业教师工作室达到10-15个;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实训基地2-3个。

师资建设:到2020年,教师总数达到660人左右,其中自有专任教师330人左右,硕士及以上学位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0%以上。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00人左右,引进和培育专业带头人50人以上。申报建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科研工作:加大科研团队建设力度,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个省级水平、8个校级水平教科研团队;争取在国家级课题立项上有所突破,产出带有标志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科研论文;将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建成省内职教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办刊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在全省同类院校居前列地位。

社会服务:办好3个以上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教师承担横纵项科研项目的能力以及教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社会服务收入平均每年500万元以上。

校办产业:完成校办企业——湖北益康药厂改制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和较强人才培养能力的实训基地。

校园文化:以技术创新、素质拓展、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营造健康、高雅、向上的“艺术长职、人文长职、创新长职”。

招生就业:主动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拓展招生形式,完善招生网络,每年新生招生规模保持在4000人左右。加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后勤服务:深化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加大校园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对外交流: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内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机制。

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建立教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完善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党的建设:强化“两个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和“七个体系”建设,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创建“五好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增强创造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廉政建设体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四)重大举措

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思路战略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继续以“三大工程”建设为战略引领,以重大计划和重要项目为突破口,全面加以推行。

1、继续全面实施内涵建设的“生命工程”

(1)实施“专业群建设行动计划”。做优做强文化艺术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群,重点建设食品药品类、装备制造类、土木建筑类专业群,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类、旅游服务类、公共事业类专业群。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机制,每个二级学院建设1-2专业群对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专业结构、专业门类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改造要求。申报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5个,建设校级特色专业10-15个,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2)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建设,申报建设2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以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1-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3)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全面展开,择优申报,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任务认领和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创建1-2个职教集团和1个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试点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顶尖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并推广教训中心;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4)实施“信息化示范建设行动计划”。建成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和全校统一的新型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完善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监控,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的数字校园网络环境;成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建立数字化综合学习平台, 60%以上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建成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

(5)实施“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大教科研团队建设力度,3年内每个院系培养1个以上校级教科研团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争取在国家级课题立项上有突破;将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建成在省内职教领域具有较高影响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建设好3个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横向课题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上有突破性成效;积极拓展社会培训项目,每年各类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社会服务能力和效益逐年提升。

(6)实施“教学诊断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课堂教学效果承诺长效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工作。

2、继续实施学校发展与师生职业发展共享的“民心工程”

(1)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自有专任教师数量达到330人以上;大力提升专任教师学历和技术职务,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以上,高级职称达到40%以上;加大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和培养力度,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到100%;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重点培养和引进10名左右在国内、50名左右在省内相关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培育1个国家级标准的教学团队和2-3个省级标准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师发展保障体系,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

(2)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着力提升管理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岗位履责能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高效、精干、结构梯队合理的管理干部队伍。探索改革干部培训的形式与方法,积极选送优秀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相关培训。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干部保障和人才储备。积极推行管理人员职员制,拓宽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3)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健全辅导员培养和考核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党性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制定和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多层次进修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4)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行动计划”。以“确立理念、形成系列、创建品牌、广泛参与、务求实效”为目标定位,打造校园文化大平台,形成校园文化大格局,培植校园文化大品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1115”(组织开展好100场特色文化活动、建设好100个学生社团、建成10大校园人文景观、培育5大校园文化品牌)奋斗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5)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坚持“诚信、勤劳、沟通、奉献” 八字素质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课外学分实施办法。大力开展示范创优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面构建安全和谐校园。

(6)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行动计划”。

着力构建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体系,组织开发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渗透到各课程教学过程,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和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友导师、行业导师及校园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创新创业品牌。

主动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拓展招生渠道和形式,建立完善招生网络,提高招生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每年招生人数在4000人左右。加大宣传力度,畅通就业创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3、全面加快实施新老校区建设的“希望工程”

(1)实施“新校区一期建设行动计划”。完成武汉科技新城葛店开发区不少于500亩的征地工作,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的新校区。按照总体规划40万㎡建筑报批,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完成新校园一期建设工程不少于25万㎡的校舍建设项目,与葛店开发区紧密合作,共建、共享、开放办学,发挥我校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葛店华中电商基地项目建设。建设生态、智慧校园,校区布局合理,校舍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郁,实现办学条件跨越性提升。

(2)实施“老校区重新规划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办学需要,对老校区资源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加快升级改造建设工作,构建新老校区“科学合理分布、充分改造利用、凸显各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的格局,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学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全面推进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党员管理监督和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发扬党内民主。

3、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全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培养培训和竞争上岗及轮岗制度,抓住关键少数,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党务行政管理、学生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5、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定不移改进作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二)坚持依法治校,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遵循《长江职业学院章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2、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既定的规划目标和重大工作部署,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到院、部和个人,强力推进。建立健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机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检查,年年有总结,保证各项规划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三)统筹经费管理,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加办学收入。抓住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积极争取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对职教园区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努力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校办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增加办学收入。

2、强化统筹与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与绩效。按照“民生优先、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预算的编制和经费收支管理;不断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经费管理、使用全过程审计监督,确保使用规范、管理安全、成效显著;全面推行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和健全学校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加强宣传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1、牢固树立“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创造和提升学校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2、加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建设。研究和阐释长江职业学院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加强长江职业学院精神文化的传播,提升精神文化对校内外文化发展的辐射力和引领力。不断强化以高尚师德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强化学风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笃学善行的学风。

3、强化内外宣工作。广泛宣传“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计划,发挥其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的引领作用,激发师生员工参与规划实施和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投身和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大局,共同推动我校创新发展。积极与国家主流媒体、省市主要媒体以及各大型网络平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学校新闻整体策划及推广水平,为推动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媒体舆论环境。

长江职业学院 校长办公室 2016年3月3日印发

共印35份